服务热线:153 0829 0818 欢迎您访问巴中市巴山肉牛产业协会官方网站!
研究报告

巴山牛“源”野史

发布时间:2023-11-22

      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郑亚贬循州刺史,唐代诗人李商隐失去依傍,一度处于孤独苦闷。大中五年(公元851年)七月,李商隐赴东川节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时,路过巴蜀之北(现川东北大巴山西段与米仓山复合部分的南麓一带)巴州郡(现巴州区),忽闻王晏媄(李商隐之妻)在四个月前已经去世,刹时悲痛万分。

      此时,杜悰(杜牧的堂兄)由西川节度使迁淮南节度使(治今江苏扬州)也在巴州郡小憩,俩人相遇后,相见恨晚,互相倾述伤心事至黄昏。就近借宿一农户家里,恰逢农户在宰杀两头本地黄牛,准备给地主送去抵田租,李商隐说“何不以肉换金,再抵佃,犹有余”,又说到“汝后以屠贩为生,牛曰巴山牛乎,家计无忧哉”,农户闻后甚欣。

      当晚,李杜觥筹交错,品巴山牛肉,谈国事论诗词至三更,写下《夜雨寄北》,传诵至今不绝,“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黎明再出发,扬指剑南道。经过农耕文化的洗礼,目前巴山牛传承下来的优势品种以空山黄牛居多。

(巴州区农业农村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