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区大和乡:抓肉牛发展机遇·助饲草产业振兴
发布时间:2023-10-17
今年以来,大和乡抢抓全市发展肉牛产业机遇,坚持“牧草+”的发展思路,通过资本入股、作价入股和土地入股等方式,延链错位发展牧草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2023年全乡种植枳牧草1500余亩,初步估计年产值可达600余万元,集体经济年收入增加120余万元。
一是饲草种植规模。将全乡1500余亩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流转土地统一规划、全域布局,打造以朱垭—东溪片为核心,大罗塘社区—回龙村、界牌村—板凳垭村为两翼的一核两翼三片产业布局,全乡所有村居牧草产业全覆盖,被确定为全市饲草产业重点发展乡镇和万亩优质牧草种植示范区。
二是兜底保障措施。鼓励辖区内肉牛养殖新型经营主体与1公里范围内的农户建立合作关系,根据自身需求和养殖规模,提前预约秸秆资源,并与农民协商确定合理的收购价格和时间,既可以满足肉牛养殖场料草需求,同时还可以避免秸秆资源的浪费和损失,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有序流通和有效利用。截止目前,已收集秸秆50余亩,在乡废旧农用物资资源化利用中心进行试点加工4.5吨,全部作为肉牛养殖饲料。
三是饲草处理方案。整合东西部协作项目等涉农项目资金600余万元,新建占地1800多平方米的牧草加工厂和废旧农用物资资源化利用中心,购置牧草加工的收割机、打包机等相关机械设备。用于牧草加工和其它农作物秸秆打包饲料初加工。每年可加工牧草和处置利用秸秆5万余吨,新增产值2000万元。
一是饲草种植规模。将全乡1500余亩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流转土地统一规划、全域布局,打造以朱垭—东溪片为核心,大罗塘社区—回龙村、界牌村—板凳垭村为两翼的一核两翼三片产业布局,全乡所有村居牧草产业全覆盖,被确定为全市饲草产业重点发展乡镇和万亩优质牧草种植示范区。
二是兜底保障措施。鼓励辖区内肉牛养殖新型经营主体与1公里范围内的农户建立合作关系,根据自身需求和养殖规模,提前预约秸秆资源,并与农民协商确定合理的收购价格和时间,既可以满足肉牛养殖场料草需求,同时还可以避免秸秆资源的浪费和损失,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有序流通和有效利用。截止目前,已收集秸秆50余亩,在乡废旧农用物资资源化利用中心进行试点加工4.5吨,全部作为肉牛养殖饲料。
三是饲草处理方案。整合东西部协作项目等涉农项目资金600余万元,新建占地1800多平方米的牧草加工厂和废旧农用物资资源化利用中心,购置牧草加工的收割机、打包机等相关机械设备。用于牧草加工和其它农作物秸秆打包饲料初加工。每年可加工牧草和处置利用秸秆5万余吨,新增产值2000万元。

上图为大和乡牧草加工厂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