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县大河镇:狠抓肉牛发展,助农增收致富
发布时间:2023-12-04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以产业培育振兴为主线”的决策部署,大力发展“1+3”主导产业,实现肉牛产业提质增量,南江县大河镇三举措促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找准“突破口”,壮大产业发展规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把肉牛产业提质增量作为提升农业经济效益新的增长点,大河镇组建大河镇2023 年肉牛增量提质行动项目专班,成立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农业的副镇长为副组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相关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大河镇2023年巴山肉牛产业发展方案》等文件,明确责任,强化统筹协调、加快推进工作落地落实,强化工作效率、确保工作质效。
打好“组合拳”,推进产业链式发展。紧盯《大河镇2023年巴山肉牛产业发展方案》,全力组织实施畜牧养殖增量行动,推进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是保障饲草饲料供给。依托全镇人工牧草2000亩,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项目,建成秸秆饲料生产线1条,秸秆收储运服务中心2处,秸秆收储能力达到500吨,有效保障肉牛产业健康发展。二是推进畜牧科技转化。建成畜禽养殖“产学研”基地6个(其中肉牛产业1个),选派技术骨干6名下沉到基层,组织技术培训200人次。三是统筹推进大户和散户发展。发展模式为:大户+散户,培育大户,鼓励散户,通过龙头引领,大户带动,实施散户、大 户、协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规模养牛场共同发展,打造链条式、闭环式的巴山肉牛生态养殖模式。各村可发动具备养殖肉牛基础和经验的农户示范引领,通过宣传发动让这部分创业者先行动起来,然后逐步辐射、扩大。截止目前,全镇已建成肉牛增量提质行动项目户共14户,存栏肉牛605头,其中能繁母牛108头,圈舍面积10100平方米;全镇拟增肉牛增量提质行动项目户5户,拟建圈舍2250平方米,肉牛存栏量预达236头(其中能繁母牛113头)。
增强“保障力”,提升服务质量水平。持续优化技术服务,依托县技术服务团队指导,组建了大河镇技术服务团队,落实1对1技术指导,确保1周1次到户指导。从牛场的选址、规划、圈舍建设、饲养管理、疾病防控、饲草料加工等方面进行全程跟踪服务指导,切实帮助养殖户解决疑难问题126个。健全“镇、村”二级动物防疫服务体系,全面落实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充分发挥23名基层动物防疫员作用,到户开展动物疫病防控工作5000余人次,确保全镇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全力推动肉牛产业向规模化、特色化、生态化方向发展。
找准“突破口”,壮大产业发展规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把肉牛产业提质增量作为提升农业经济效益新的增长点,大河镇组建大河镇2023 年肉牛增量提质行动项目专班,成立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农业的副镇长为副组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相关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大河镇2023年巴山肉牛产业发展方案》等文件,明确责任,强化统筹协调、加快推进工作落地落实,强化工作效率、确保工作质效。
打好“组合拳”,推进产业链式发展。紧盯《大河镇2023年巴山肉牛产业发展方案》,全力组织实施畜牧养殖增量行动,推进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是保障饲草饲料供给。依托全镇人工牧草2000亩,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项目,建成秸秆饲料生产线1条,秸秆收储运服务中心2处,秸秆收储能力达到500吨,有效保障肉牛产业健康发展。二是推进畜牧科技转化。建成畜禽养殖“产学研”基地6个(其中肉牛产业1个),选派技术骨干6名下沉到基层,组织技术培训200人次。三是统筹推进大户和散户发展。发展模式为:大户+散户,培育大户,鼓励散户,通过龙头引领,大户带动,实施散户、大 户、协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规模养牛场共同发展,打造链条式、闭环式的巴山肉牛生态养殖模式。各村可发动具备养殖肉牛基础和经验的农户示范引领,通过宣传发动让这部分创业者先行动起来,然后逐步辐射、扩大。截止目前,全镇已建成肉牛增量提质行动项目户共14户,存栏肉牛605头,其中能繁母牛108头,圈舍面积10100平方米;全镇拟增肉牛增量提质行动项目户5户,拟建圈舍2250平方米,肉牛存栏量预达236头(其中能繁母牛113头)。
增强“保障力”,提升服务质量水平。持续优化技术服务,依托县技术服务团队指导,组建了大河镇技术服务团队,落实1对1技术指导,确保1周1次到户指导。从牛场的选址、规划、圈舍建设、饲养管理、疾病防控、饲草料加工等方面进行全程跟踪服务指导,切实帮助养殖户解决疑难问题126个。健全“镇、村”二级动物防疫服务体系,全面落实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充分发挥23名基层动物防疫员作用,到户开展动物疫病防控工作5000余人次,确保全镇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全力推动肉牛产业向规模化、特色化、生态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