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53 0829 0818 欢迎您访问巴中市巴山肉牛产业协会官方网站!
评选推优

张玲同志在全市巴山肉牛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

发布时间:2024-02-02
平昌县澌岸镇党委书记  张玲
 
       近年来,澌岸镇一直将巴山肉牛作为全镇的主导产业,特别是在平昌县引进雅拉德荣公司后,我们将发展海福特优质能繁母牛作为重中之重。目前,全镇存栏肉牛3125头,其中,海福特能繁母牛88头、海福特牛犊25头、另签约90头。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强化引领示范,着力解决缺信心问题。近年来,部分农业产业效益不高、投资见效慢,甚至最终夭折失败,导致老百姓对政府提倡推动的产业丧失信心、缺乏安全感、普遍持观望态度。针对此问题,澌岸镇首先发动村集体和龙头企业雅拉德荣公司合作,带头先行先试,由民主村和兴德养殖合作社分别养殖海福特优质能繁母牛10头、30头,产下了全县第1头海福特牛犊。同时以此为标杆,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支持鼓励每个村(社区)选取1-2户有养殖母牛经验的大户,发动每户养殖海福特母牛2-3头。对比其他品种牛,百姓在养殖后普遍觉得海福特牛不挑食、育肥快、易饲养,让干部群众看到了希望。
       二是强化机制创新,着力解决成本高问题。普通肉牛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大,海福特母牛收入较稳定,但1头就需26800元且至少三年才能回本,养殖压力较大。针对此问题,澌岸镇按照市场经济经营思路,整合7个村(社区)乡村振兴衔接、集体经济扶持等资金200万元以及闲置资产入股,联合成立集体经济强村公司,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散户开展合作。每头海福特母牛养殖户仅出资13800元,其余由镇强村公司出资10000元、政府补贴3000元,从龙头企业雅拉德荣公司购买1头已怀孕3个月的进口海福特优质青年能繁母牛,母牛的所有权归养殖户、养殖户负责养殖。母牛产下牛犊后养殖户分批次向镇强村公司分红,9年共计支付16500元(第1、2、3年每年每头牛犊需向镇强村公司支付2500元,第4、5年每年支付2000元,第6、7年每年支付1500元,第8、9年每年支付1000元,9年共计支付16500元),算下来2年就能回本,强村公司第二年继续利用收益资金滚动孵化带动全村更多老百姓参与合作。对海福特母牛死亡或中途弃养,保险或销售收入按一定比例归强村公司所有,既降低了养殖成本,又实现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目前,通过强村公司与企业、农户合作共养47头,另签约90头。同时,我们镇上还建设了秸秆收储加工厂,为全镇肉牛养殖提供青储饲料,进一步降本增效。
       三是强化技术指导,着力解决不专业问题。经过走访,澌岸镇各村干部和群众表示对海福特牛这个“外国牛”不了解,不敢随意尝试新品种。针对此问题,我们召开返乡创业恳谈会、肉牛发展技术培训会等12场次,先后邀请雅拉德荣公司技术人员、平昌县高级畜牧师陈德涌等到镇上开展全过程技术讲座,培训200余人次,切实解决广大农户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同时,发展兴德养殖合作社夏渊成为产业专干,负责全镇海福特产业指导服务,为海福特品种发展奠定坚实技术支撑。比如,澌岸社区4组养殖户杜子福,之前从未养过牛,去年签约3头海福特,养殖3个多月下来感觉非常容易饲养,平时谷草、青草、干茅草均可投喂,加上雅拉德荣龙头企业派技术员全程提供饲养技术指导服务,切实夯实了养殖技术支撑。特别是镇上还有83岁的高龄老人在养殖海福特牛,再次证明了该品种优良的饲养性能。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藏牛于山、藏牛于户、家家户户、1头起步”发展思路,继续发挥好强村公司平台作用,大力发动千家万户参与养殖,为巴中早日坐上全省肉牛产业“头把交椅”贡献更多澌岸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