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艳丽同志在全市巴山肉牛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发言
发布时间:2024-01-29
平昌县农业农村局总畜牧师 周艳丽
各位领导,企业家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很荣幸在这里跟大家汇报平昌肉牛产业发展的一些情况。“平安昌盛地,山水生态城”,好山好水养好牛!2023年全县存出栏肉牛17万头,占全市27.3%,居全市首位、全省农区前列。全县已发展10头以上规模养牛户485户,其中:1000头以上3户、500头以上7户、100头以上183户。配套种植饲草3万亩以上,建成牛羊全价料生产厂2个,饲草收贮加工中心3个,饲草收贮点52个。建成小型肉牛屠宰点4个,牛肉鲜销点38家,牛肉餐饮企业300多家。得胜牛市年交易活体肉牛2万头以上。现已建成“西南第一,全国首个”海福特核心育种场,引进海福特优质母牛5098头,该项目签约农户455户,优质母牛发放到户1053头。
作为肉牛产业发展业务主管部门,我想用三个“真”字来谈三点产业发展感受:
一是真想发展:平昌县上下一心,谋定而动。通过多年总结,多方考察,多次论证,最终认为我们农户养殖肉牛市场风险大,北繁南育引种疫病风险大,养殖标准化程度低,农户利润空间小,只有把种源、母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是长久之计,于是2022年7月我们与有着同样战略目标和愿望的雅拉牵手合作,选择雅拉,不是一时兴起,也不是脑袋发热,而是选择他的实力和资源,一是有强劲的实力基础,在全国17个隔离场中拥有8个,2张进出口牌照,年贸易总量可达30万头;二是有完善的建设团队,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条不紊的组织专家设计,组建队伍完成基础建设;三是有专业的技术团队,能够为我们千家万户点对点服务,手把手教技术;四是有稳定的牛源保障,能够为将来品种选育、品牌做强提供源源不断的标准化生产原料。拥有这些资源禀赋,平昌做大做强肉牛产业才有基础。
二是真心服务:要想做大做强产业,首先要做强龙头企业,我们的初衷是招引一家、服务一家、成功一家,我们作为政府部门是站在企业和农户天平的中间,左边要服务好企业,不管是一开始建设前期手续的协调办理,还是后期发展中的具体问题解决,都是事事挂在心上,帮助企业一件件协商,一件件办理,很多企业称我们是“保姆式”服务,更是“战友式”帮助。我们天平的右端是农户,如果一味的为了企业发展,而不顾农户的死活,我想我们也是一个不合格的干部,因此,当农户和企业发生矛盾,我们努力找到农户和企业的利益平衡点,让农户跟企业一起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前期企业和农户合作中存在一些矛盾,政府通过与公司多次沟通协商,成立了母子风险救助基金,公司与政府按照2:8比例注入资金,解决农户牛只难产、犊牛死亡等在保险范围内无法完全覆盖的损失,让农户合作发展无后顾之忧,让农户看到政府和企业发展的决心和真心。)
三是真金保障:一是政策保障。连续三年出台了6个关于加快肉牛产业发展的文件,确定以实施国家山地肉牛产业集群项目为契机,按照推广一个品种、打造一个品牌、培育一个龙头、建成一个集群、做强一个链条“五个一”发展思路,加快构建产业链条完整、科技支撑有力、良种供应充足、联农带农效益显著的优质肉牛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把平昌建设成为“中国海福特”肉牛种质资源基地。二是财政金融保障。2023年财政支持肉牛产业达7000余万元。金融贷款1078笔共2.049亿元,2024年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已经安排1亿元用于肉牛产业,金融部门也将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积极开发“兴牛贷”“领头贷”等涉牛金融产品,推广“活体牲畜抵押贷”,探索试点生物活体资产化,开发低利率贷款,延长授信期限,切实有效缓解融资难问题。三是土地要素保障。坚持“肉牛产业发展到哪里,配套设施就建设到哪里”的原则,将全县肉牛养殖场入场道路50.3公里纳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支持范围。统筹解决发展肉牛养殖用地需求,提前梳理出全县可用于肉牛养殖的林地、园地地块5700余亩。四是强化科技人才保障。大力推广畜禽固态化酵解技术,变废为宝,推进养殖业增产增收;统筹整合县、镇、村现有力量,完善畜牧技术推广体系,近两年招聘基层畜牧兽医人才35人。组建全县肉牛产业技术指导小组,全程指导牛场选址规划、功能布局、标准化建设等工作。
各位领导,平昌肉牛产业发展任重而道远,希望在以后的岁月里能够广结有缘企业,到“牛气冲天,豪饮千杯”的平昌多来看看、多来投资!
大家下午好!很荣幸在这里跟大家汇报平昌肉牛产业发展的一些情况。“平安昌盛地,山水生态城”,好山好水养好牛!2023年全县存出栏肉牛17万头,占全市27.3%,居全市首位、全省农区前列。全县已发展10头以上规模养牛户485户,其中:1000头以上3户、500头以上7户、100头以上183户。配套种植饲草3万亩以上,建成牛羊全价料生产厂2个,饲草收贮加工中心3个,饲草收贮点52个。建成小型肉牛屠宰点4个,牛肉鲜销点38家,牛肉餐饮企业300多家。得胜牛市年交易活体肉牛2万头以上。现已建成“西南第一,全国首个”海福特核心育种场,引进海福特优质母牛5098头,该项目签约农户455户,优质母牛发放到户1053头。
作为肉牛产业发展业务主管部门,我想用三个“真”字来谈三点产业发展感受:
一是真想发展:平昌县上下一心,谋定而动。通过多年总结,多方考察,多次论证,最终认为我们农户养殖肉牛市场风险大,北繁南育引种疫病风险大,养殖标准化程度低,农户利润空间小,只有把种源、母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是长久之计,于是2022年7月我们与有着同样战略目标和愿望的雅拉牵手合作,选择雅拉,不是一时兴起,也不是脑袋发热,而是选择他的实力和资源,一是有强劲的实力基础,在全国17个隔离场中拥有8个,2张进出口牌照,年贸易总量可达30万头;二是有完善的建设团队,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条不紊的组织专家设计,组建队伍完成基础建设;三是有专业的技术团队,能够为我们千家万户点对点服务,手把手教技术;四是有稳定的牛源保障,能够为将来品种选育、品牌做强提供源源不断的标准化生产原料。拥有这些资源禀赋,平昌做大做强肉牛产业才有基础。
二是真心服务:要想做大做强产业,首先要做强龙头企业,我们的初衷是招引一家、服务一家、成功一家,我们作为政府部门是站在企业和农户天平的中间,左边要服务好企业,不管是一开始建设前期手续的协调办理,还是后期发展中的具体问题解决,都是事事挂在心上,帮助企业一件件协商,一件件办理,很多企业称我们是“保姆式”服务,更是“战友式”帮助。我们天平的右端是农户,如果一味的为了企业发展,而不顾农户的死活,我想我们也是一个不合格的干部,因此,当农户和企业发生矛盾,我们努力找到农户和企业的利益平衡点,让农户跟企业一起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前期企业和农户合作中存在一些矛盾,政府通过与公司多次沟通协商,成立了母子风险救助基金,公司与政府按照2:8比例注入资金,解决农户牛只难产、犊牛死亡等在保险范围内无法完全覆盖的损失,让农户合作发展无后顾之忧,让农户看到政府和企业发展的决心和真心。)
三是真金保障:一是政策保障。连续三年出台了6个关于加快肉牛产业发展的文件,确定以实施国家山地肉牛产业集群项目为契机,按照推广一个品种、打造一个品牌、培育一个龙头、建成一个集群、做强一个链条“五个一”发展思路,加快构建产业链条完整、科技支撑有力、良种供应充足、联农带农效益显著的优质肉牛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把平昌建设成为“中国海福特”肉牛种质资源基地。二是财政金融保障。2023年财政支持肉牛产业达7000余万元。金融贷款1078笔共2.049亿元,2024年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已经安排1亿元用于肉牛产业,金融部门也将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积极开发“兴牛贷”“领头贷”等涉牛金融产品,推广“活体牲畜抵押贷”,探索试点生物活体资产化,开发低利率贷款,延长授信期限,切实有效缓解融资难问题。三是土地要素保障。坚持“肉牛产业发展到哪里,配套设施就建设到哪里”的原则,将全县肉牛养殖场入场道路50.3公里纳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支持范围。统筹解决发展肉牛养殖用地需求,提前梳理出全县可用于肉牛养殖的林地、园地地块5700余亩。四是强化科技人才保障。大力推广畜禽固态化酵解技术,变废为宝,推进养殖业增产增收;统筹整合县、镇、村现有力量,完善畜牧技术推广体系,近两年招聘基层畜牧兽医人才35人。组建全县肉牛产业技术指导小组,全程指导牛场选址规划、功能布局、标准化建设等工作。
各位领导,平昌肉牛产业发展任重而道远,希望在以后的岁月里能够广结有缘企业,到“牛气冲天,豪饮千杯”的平昌多来看看、多来投资!